铆足干劲 开足马力——庆阳按下工业增长“加速键”
今年以来,庆阳市以“三抓三促”行动为抓手,深入贯彻落实强工业行动,紧盯综合能源化工和数据信息两个千亿级产业链建设,着力抓运行稳增长、抓项目扩投资、抓信息育增量、抓园区建平台,抓服务强企业,推动短板产业补链、优势产业延链、传统产业升链、新兴产业建链,工业经济稳定增长,数字经济加速赋能,为庆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1—6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.6%,超计划7.6个百分点,排名全省第二,创9年来同期新高。
聚焦运行调度,筑牢工业稳增长“压舱石”。制定工作专班、“六必访”、“白名单”和市县领导干部包抓联企业“四项制度”,由29名市级领导包抓联29户年产值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,178个县(区)领导包抓联9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83户拟入规工业企业,实现规上企业和拟入规企业包抓联全覆盖。建立重点调度企业微信群,对石油石化、煤炭电力等10户央企(占全市规上比重95%)坚持日监测、周调度、月分析,逐户对接排产计划,不定期调度进展情况,协调解决困难问题,做好油田用地保障,促进产能充分释放。上半年,全市完成原油产量556.5万吨,增长9.1%;完成原油加工量183.89万吨,增长19.9%;完成煤炭产量315.6万吨,增长28.8%;完成全社会用电量34.56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7.7%。
聚焦园区发展,建设工业稳增长“主战场”。坚持进展调度与体制改革齐抓,西峰、驿马、长庆桥三个市管工业园区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4个,产业化项目18个,完成工业总产值145.87亿元,实现工业增加值57.19亿元。津庆产业园正式揭牌,西峰工业园区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,驿马工业集中区评定为优秀等级,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。规划占地1.7万亩的“东数西算”产业园区加快推进,一期用地征迁到位,用地用电用能等要素保障能力持续提升。
聚焦项目建设,撑起工业稳增长“硬脊梁”。庆阳市始终牢固树立“项目为王、投资为要”的发展理念,紧紧围绕石油煤炭天然气及其化工、新能源、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,积极承接产业转移,今年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投资项目62个(其中,续建项目36个,新建项目26个),总投资1051.1亿元,2023年计划投资299.45亿元,上半年开复工项目52个,开复工率83.9%,完成项目投资132.2亿元,占计划投资额的44.2%。上半年建成投产试产项目6个,远景智能叶片制造基地等8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。
聚焦企业培育,壮大工业稳增长“生力军”。抓好企业培育,深入推进“个转企、小升规、规改股”,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优,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、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市场主体格局。摸底建立“企转规”培育企业库和《庆阳市“十四五”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培育库》,将36户年度重点培育企业和67户中小企业纳入梯度培育,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并派驻“联络员”,开展精准指导,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今年培育新入规企业5户,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25户,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7户,获得省级“专精特新”奖补资金200万元。
聚焦“东数西算”,打造工业稳增长“新引擎”。围绕数据信息千亿级产业链建设,在建平台、落规划、抓招商、布项目、聚要素、扩算力、提效率等方面持续发力,加速实施“东数西算”工程。上半年,先后与83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累计达到142家,在庆阳成立全资子公司的企业达到38家。实施中国能建零碳大数据产业园、秦淮数据中心、中国移动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16个,完成投资15.88亿元。与中科南京信息高铁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,融入“信息高铁”算力网。与郑州、苏州、哈密等地达成合作协议,启动推进庆阳—郑州—哈密和庆阳—苏州—巴州城市算力网建设。成立数算电产业融合(庆阳)研究院,组建研究院专委会,为庆阳枢纽高质量建设提供智库支持。
聚焦三化改造,激活工业稳增长“助推器”。聚焦传统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改造,今年实施“三化”改造项目6个,总投资7.5亿元,全年计投资2亿元,上半年完成投资1.06亿元;积极动员企业申报省级智能工厂、绿色工厂和数字化车间,庆环肉羊制种公司被省工信厅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,启程德瑞、甘农生物2户企业申报绿色工厂;瑞华能源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申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认定。
聚焦企业服务,注入工业稳增长“强心剂”。统筹调度融资促进、稳岗就业、服务培育、纾困减负等方面惠企政策落实,推动惠企政策“精准滴灌”中小企业,有力推动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。上半年,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3046户,总数达到17.64万户,同比增长6%。开展“一起益企”中小企业服务行动,累计服务中小企业6391家次。对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水电气“欠费不停供”政策,惠及企业109户。为全市中小微企业发放各类贷款159.52亿元,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。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