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惠政策出台这么多 中小微企业融资依然难的原因分析
近期通过与甘肃银行庆阳分行走访调研部分小微企业,发现企业主反映比较普遍的依然是融资难,我想近期国家、省、市相继出台了许多支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,其中就有许多是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。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----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依然是融资难,这个难到底难在哪里?我经过反复分析,主要有如下原因:
1、小微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,经营风险高。随着企业的发展。创业初期使用的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。部分中小企业仍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、经营管理能力不强、产品技术含量低、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,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,而且中小企业负债水平整体偏高,从而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过高。一般而言,中小企业没有中长期目标,经营行为短期化(一般只有3年-4年),有较高的倒闭或者破产的可能。根据工信部2009年1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,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健康指数为6,处于亚健康状态,而其内部管理水平也处在中下游水平。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短暂和经营的不确定性,一定程度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。
2、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信用水平低下,制约其融资能力。一般而言,企业融资要具备品德、能力、资本、担保和经营环境5项基本条件,而目前我市的中小企业多采用业主制和合伙制,规模偏小。同时,许多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。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,有的甚至没有建立会计账目,资金管理较为混乱,大大降低了自身的信用度,严重削弱了其融资能力。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中小企业集中地区的调查表明,50%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,60%以上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在3B或3B以下。另外,由于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和信用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滞后,信用信息传输渠道不通畅,导致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,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满足率。
3、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,融资成本高。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偏好,一般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。而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,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,风险大,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。中小企业在寻求担保机构担保时,由于多数担保贷款的期限在半年以内,最长不超过一年,而且还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;增加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。另外,由于担保公司在自负盈亏的经营情况下往往提高担保条件,无形中限制了中小企业资金的融通,或者通过繁杂的担保手续,高昂的担保费用,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,影响了融资效率。
4、优惠政策出台与实际脱离,不能彻底得到落实。今年受疫情影响,为了鼓励支持各地企业复工复产,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出台了许多扶持企业的优惠政策,从出台的政策看,真金白银很多,企业看到了希望与曙光,然而真正落实起来难度很大,政策落实没有强制性措施,企业主只能望文兴叹。
尽管我国一些地方在尝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,但都处于初级阶段。在我国企业信用低下、中小企业融资的要素不完全时,靠中小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信用担保条件,难以顺利实现融资。呼吁各级政府加强对优惠政策的落实进行监督,同时对优惠政策出台配套出台强制措施,以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。帮助企业走出困境。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